多年艰辛求学路,他早已满腹经纶;数年辛勤育人,他仍然意气风发。学成归来的他走在我校创新创业教育潮流前端,带领一批又一批志气昂扬的青年学生研究创新项目,在多项比赛中始终保持傲人的成绩。他就是我校创新创业学院副院长——吴旌贺。
坚持言传身教,当好学生成长成才的“引路人”
求学时期,吴旌贺耐得住寂寞,扛得住压力。在攻读博士期间,他不分昼夜地研究科研项目,他见过凌晨三点的月亮,也见过太阳初升的美丽。极少的假期,极大的压力,以实验室为家,与学术实验为伴,最终他获得了四川大学理学博士学位,后到我校任教。
回报家乡,为家乡教育建设增添力量,是吴旌贺的心愿。他下定决心,要投身于家乡的教育事业,为家乡事业的发展增添一份力量。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研究,学术和知识已经内化于心。来到我校后,他积极投身教学工作,主动承担本专科学生的教学任务,曾先后6次被评为校级“教学质量考评优秀”,2次获得“优秀教师”称号。
恪守文以载道,当好团队潜心致学的“带头人”
2014年,李克强总理提出“大众创业,万众创新”,吴旌贺毅然决然从物理教学领域,转向创新创业领域,依据学校提出的“四融三通”办学理念,践行“四横三纵”(双创教育实践体系),即以就业创业教育通识类课程、专创融合特色类课程、专题培训类课程和精英拓展类课程四大类课程构成的“四横”理论教学体系,和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、高层次学科竞赛和众创空间构成的“三纵”实践教学体系,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意能力、专业实践能力和创业就业能力。
吴旌贺一直为创新创业教育和教育改革努力贡献,2012年,申请到学校首个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,并参与了2项国家级项目。2014-2021年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数理科学部聘为评审人。主持完成省科技厅重点攻关课题1项,参与1项,主持完成教育厅项目1项,博士后基金1项。获发明专利授权1项,实用新型授权两项。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多篇优秀本专业科研论文。2011年被评为学校“先进科研工作者”;2014年被授予“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”称号;2018年被授予“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”称号;2019年入选“河南省高层次人才”专家库,成为学校和本专业领域卓有建树的学术技术带头人。
勇于改革创新,当好创新创业领域的“摆渡人”
身为我校创新创业领域的领头人,吴旌贺积极带领学生参与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、“挑战杯”等相关比赛,并取得优异的成绩。在2021年河南省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职教赛道二等奖1项和高教赛道三等奖2项;在第十二届“挑战杯”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河南赛区中喜获银奖;在河南省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级决赛中荣获一等奖和“优秀指导教师”称号。所带领的项目曾多次获得国家级、省级立项。
吴旌贺认为此类竞赛是以学生为主体,希望老师们能够经常带领学生参与项目研究,用自己的经验和丰富的专业知识,为同学们提供积极的建设性意见,从而实现以项目为导向的育人功能,这样有助于同学们以团队合作的形式,实现跨学科多领域的多元组合,团队成员之间能够取长补短,并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,以增强自身的自学能力。吴旌贺也提到,研究创新创业项目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社会上的某个痛点或者难题,学生在研究过程中,可以学会分析解决问题,并流利清晰地口头表达项目的优势,最后利用文本汇报整个项目的研究成果,如此既能增强学生的口才沟通能力,又锻炼了写作能力,有助于培养学生成为综合能力较强的复合型人才。
树立家国情怀,当好学校疫情防控的“答卷人”
疫情肆虐之时,身为共产党员的吴旌贺,用行动践行着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,积极报名参加学校党员志愿者,自愿前往疫情防控的前线,勇于肩负时代责任。即使不能亲自驰援武汉,他也主动为武汉捐款,将温暖送给远在千里的同胞。
疫情期间,他停课不停学,响应我校号召,积极参与“把疫情当教材,与祖国共成长”的主题教育活动。认识到思政课程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,开设《科学技术史》,是学校首批开展的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”通识课程之一。为了讲授好这门课程,吴旌贺阅读大量相关资料,分析整理理论知识,充分挖掘蕴含在课程中的德育元素,将理论知识和思政教育融合在一起,使同学们在学习科学理论知识的同时,更能深刻地感受和理解其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与思想道德。吴旌贺依托课堂教学,持之以恒地对大学生们进行爱国教育、生命教育、感恩教育,增强疫情防控期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,为课程思政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。
作为一名学者,他勤学苦练、刻苦钻研,汲取丰厚的学术知识;作为一名教师,他致力改革、勤勤恳恳,在三尺讲台散发光彩;作为一名党员,他用行动践行党员精神,诠释了新时代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。(来源:校报编辑部)